“中國金融機構金牌榜·金龍獎”由中國最權威的金融財經媒體《金融時報》設立
2012年,為盤活資金、最大限度發揮資金效能,浙江交通集團下屬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應運而生。風雨九載,財務公司從起步的平平無奇,一躍成為在全國7家省級交投類財務公司和10家省內財務公司中各類規模和效益指標均位列第一的財務公司,躋身全行業第一梯隊。截至2021年11月末,成員單位在財務公司開戶數達513家,法人單位開戶覆蓋率98.56%,資金歸集度高達97%。資金歸集量更是從開業初期的僅為12億元左右,到2020年7月份一度突破700億元大關;貸款發放量從初期的8億元。截至2021年10月末,完成集團旗下成員單位累計超過2755億元的信貸投放。
“十三五”期間,公司圍繞集團“一體兩翼”業務布局,以“124”發展目標為指引,為集團圓滿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和爭創世界一流企業做出了積極貢獻。成功摘得金融行業最高獎金龍獎“最佳資金管理財務公司”獎,并成為省屬企業中唯一擔任《中國財務公司》雜志和《財務公司行業發展報告》“一刊一書”的“雙編委”智庫單位,實現了從1.0到2.0的跨越式發展,為集團這艘巨輪破浪前行保駕護航。
加強資金歸集力度,當好內部經營穩定器
2016年財務公司與物產中拓簽訂金融服務協議
作為集團“內部銀行”,資金集中管理是發揮財務公司“集中資源、優化配置”功能的根本前提,為提升資金歸集力度,財務公司不斷實施利率優惠等市場化手段加強對成員單位的資金吸收力度,推進賬戶清理、研發個性化存款產品、完善資金歸集模式。在公司開業第二年,就實現了集團高速公路板塊和經營性板塊成員單位的賬戶全覆蓋。2016年7月、2018年3月,根據省委、省政府決定,省交通集團分別與省鐵路集團和省商業集團合并重組,財務公司通過多次集中走訪、會議溝通、業務培訓、需求分析等一系列舉措協助雙方加深了解、減少顧慮,在短短2周內順利完成了結算中心關閉、原資金池拆池以及資金集中管理平移等工作內容,歸集資金近150億元,快速提升了集團整體資金集中管理的規模和效率。為實現集團資金管理服務全覆蓋,公司與集團旗下上市企業持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滿足監管要求前提下,本著市場化導向,探索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2013年,公司以浙江交工個性化資金池建立為起點,著力推進完善成員單位資金池的建設與發展。為深入貫徹集團“走出去”的國際化戰略,自2018年起,財務公司積極走訪兄弟企業交流探索跨境資金業務,與人民銀行等監管機構和部門學習請教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的政策法規和申請條件。在集團各成員企業和主辦銀行的協助下,歷時11個月完成了申請材料準備及相關協議的簽訂工作,最終在2019年11月拿到人民銀行額度為491.11億元人民幣的備案批復,實現了境內外非金融成員企業之間跨境人民幣資金合規便捷的歸集和余缺調劑,極大提高了資金運作效率。
在集團公司及股東單位的支持下,財務公司經歷了四次增資擴股,注冊資本由5億元逐步增加到52.3億元,達到了行業資本中上水平,為業務規模拓展和業務結構調整提供了強大的資本支撐。隨著資金規模的不斷提升,規模效應日漸凸顯,財務公司的貸款能力、同業議價能力以及在銀行間市場的自主融資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持續降低財務成本,做好對外融資助推器
在提升自身實力,發揮評級、規模和專業優勢的同時,財務公司有效結合外界銀行間的競爭合作關系,建立良好金融生態圈,不斷壓降集團綜合融資成本。近年來,財務公司更是一手抓市場化創新融資,一手抓政策機遇。通過高速公路REITs試點等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吃透用活利率政策,創新使用融資工具,實現集團債務結構再優化。
“十三五”期間,公司累計完成21個重點項目的項目融資,充分用足專項債、PSL貸款等低成本政策性資金,為集團節約了財務費用21億元,有效提升了資本市場對集團的認可度。其中,通過直融替換節約融資成本6.49億元,通過LPR低轉、貨幣寬松時期降息等方式節約存量項目融資成本10.9億元,通過公司自營業務置換原銀行業務節約成本3.69億元。期間,公司還助力集團獲得中債資信AAA評級,進入國內最高信用評級行列,并持續維持銀保監會對省內財務公司的最高監管評級。
2021年初,因集團國際化進程需要,財務公司接到開展集團國際評級的艱巨任務。在集團公司的全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短短3個月的時間里,專題小組不斷協調評級顧問及集團總部各部門,深入研究各評級機構的評級側重點,逐項梳理國際評級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要點、難點,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評級框架及方案。20余場大小商榷討論會,70多次的演示文稿修改,無數個加班溝通修改意見的夜晚,專題小組成員仔細打磨評級材料,反復演練評級場景。最終,集團以綜合實力為立足點、政府支持為著力點、行業前景為著眼點,翔實提供各類財務數據及指標,充分展現集團競爭優勢,打消了國際評級機構顧慮,獲得惠譽及穆迪對集團在浙江省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領域旗艦地位的首肯,順利獲得中國企業最高國際信用評級、全國省級交通行業唯一的(穆迪A1/惠譽A+)評級結果,得到了省政府領導的批示表揚,也為集團引入低成本境外融資、持續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財務公司助力集團獲得中國企業最高國際信用評級
2020年,公司在省內率先提出LPR降息轉換的要求,面對銀行的觀望態度及不斷下行的LPR趨勢,頂住壓力、逐項摸排,通過“存增聯動、個別突破、帶動他行”的戰術操作,最終在規定時點前全面完成集團34個項目的LPR低轉工作,涉及轉換金額848億元,預計每年節省約1.7億元財務成本。今年以來,為助力我省高速公路投融資機制改革,公司抓紅利、開先例,全力推進我省首單融資再安排工作落地。
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奏好金融服務新樂章
九年來,為契合集團發展需要,財務公司不斷拓展業務范圍,提升綜合服務水平。經中國銀保監會批準,如今公司已具備除衍生品的各類有價證券投資業務資格。在滿足省國資委不鼓勵非金融企業做金融投資的監管要求下,財務公司充分發揮金融牌照優勢,不斷增強集團外部投資獲利能力。
“十三五”期間,財務公司累計開展有價證券投資業務115億元,以集團整體流動性管理為投資導向,以自營投資助力成員企業發債成本為協同目標,不斷豐富投資品種,優化投資組合結構,逐年提高投資收益水平,平均投資收益率達到5.13%,為集團實現利潤總額2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8%。截至今年10月,公司在審慎合規前提下,穩健布局權益投資,實現了權益投資收益率22.50%,公司持有的定增股票更是在11月底實現了超141%的投資收益率。
公司還持續開拓產業鏈金融業務。以2019年與浙江杭鋼國貿有限公司的首筆貼現金額為1000萬元的“一頭在外”票據貼現業務為起點,不斷實現自我突破,在“十三五”期間新開展產業鏈金融業務超過5億元。將沉淀在產業中的應付賬款,轉換為標準化供應鏈管理平臺支付憑證,為金融端提供優質資產來源。今年以來,公司積極響應集團打造“數字交投”、加快數字化轉型的發展目標,成功打造“交易融平臺”,該平臺采用行業領先的“產業鏈+區塊鏈”雙鏈模式,實現業務全線上化操作,運用人工智能提高業務效率和客戶體驗,運用區塊鏈等先進技術保障平臺安全性和交易信用。構建了“票據+憑證”的供應鏈金融生態體系。目前,交易融平臺初步實現了票據的產業鏈上下游流轉,并即將完成第二階段建設,將集團優質信用傳輸至產業鏈生態圈各中間環節,減少成員企業交易成本,降低集團財務費用,賦能實體經濟。
“十四五”期間,公司將著力推進數字化改革,以“建設數字財資、發展智慧金融”為數字化戰略目標,以“業務線上化、服務敏捷化、數據價值化”為數字化轉型路徑,加強金融科技在司庫建設和產融生態發展中的場景應用,不斷優化客戶體驗和客戶滿意度,持續賦能集團主業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