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
在改革開放的先行地,2001年,省委、省政府為加快實施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組建集團作為省級交通類國有資產運營機構。自此,集團開啟了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改革,加快建設大交通、促進大發展的征程。20多年來,集團秉持“承擔好責任、發揮好功能、發展好企業、提升好隊伍”的總要求,持續推進深化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企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成為全省綜合交通投資建設發展的主力軍主平臺。
緊緊抓住改革這個“關鍵一招”、這把“金鑰匙”,從“集團是靠吃改革飯長大的”歷史站位,梳理集團成立以來重大改革舉措,反映集團依靠改革取得的發展成就,傳承好、弘揚好交投人勇于改革的文化基因。自今天起,將推出“勇立潮頭敢為先”專題報道,不斷增進改革共識、匯聚改革合力,不斷向改革求突破、向改革要效益,不斷向遠處進發、向高處攀登。
首次集團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改革——組建八大管理公司
這次集團成立五年后的重大改革,改變了“一路一公司”“一路多公司”的組織構架,按照“就近、相連、集約管理、方便指揮”的要求,將旗下高速公路企業整合為上市、直管、浙西、浙北、浙中、浙東、臺州和溫州等八大板塊,組建相應的八大管理公司,授權負責這一區域的高速公路建設、運營管理工作。“板塊整編”改革,極大激發了高速公路一線“軍團”的經營競爭力,有效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了高速公路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為當時打造“千億”集團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通過探索建立統一高效的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推行高速公路公司專業化管理的實踐,也使集團走在了當時全國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的前沿。
從2001年成立至2006年,集團所屬高速公路建設運營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先后建成甬臺溫寧波臺州段、金麗溫等高速公路,高速運營里程從616公里增加到1481公里(含參股高速),占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的74%;投資在建的高速公路項目總里程近1400公里 ,占全省在建高速公路的76%,在全省高速公路網絡建設和管理中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隨著高速公路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集團旗下高速公路公司也從1家迅速發展到19家。“一路一公司”,甚至“一路多公司”的運營管理體制,嚴重制約了高速公路產業資源配置和集約化經營。改革勢在必行。
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改革正式啟動
2006年初,集團提出開展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改革,并成立工作組啟動調研。9月20日,經過充分醞釀和論證,集團印發《關于調整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決定》,正式啟動集團成立以來首次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改革。9月21日,集團召開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優化調整工作實施動員會,宣布調整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決定。這次改革的總體思路是:本著經營集約化、管理規模化原則,改變“一路一公司”“一路多公司”的組織構架,通過輔業分離、產業整合的方式,按照“就近、相連、集約管理、方便指揮”的原則,組建若干家區域性高速公路管理機構,以受托管理、合并經營或資產重組的形式,負責該區域內集團旗下高速公路的建設、營運管理工作。
為便于指揮調度,利于各類資源共享,按照精干高效、節約成本原則,整合后管理公司的管理規模以500公里左右為宜,被整合的路段地理位置相近或直接相連。在建項目則設置相對獨立的機構,專門負責項目建設,確保管理模式調整不影響項目建設,同時實現區域性管理機構的一體化運作。管理模式調整后,區域內原高速公路項目業主產權關系和法人地位不變,賬目獨立核算,做到權屬劃分明確,責任邊界明晰,費用歸集合理,利益歸屬清楚。整合工作同時與集團發展戰略相銜接、與浙江省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
八大高速公路板塊應運而生
上市板塊:以浙江滬杭甬為核心,管理范圍包括滬杭、杭甬高速、上三高速、紹嘉通道工程,及未來由浙江滬杭甬投資的其他高速公路。根據上市公司特點,以資產為紐帶進行整合,以利于形成清晰的產權關系,促進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維護其收益穩定、成長性良好的企業形象。
直管板塊:以杭金衢高速公路為核心,管理范圍包括杭金衢高速、黃衢南高速、甬金高速金華段、紹諸高速。直管板塊的運作模式為:由集團設立專門機構直接管理,并以委托管理及產權控制等形式,對相關路段實行專業化管理。
浙西板塊:以杭徽高速公路為主體,管理范圍包括杭徽高速及本區域規劃中的集團擬投資的高速公路。
浙北板塊:以浙北公司為核心,管理范圍包括申嘉湖杭高速、申蘇浙皖高速、杭長高速。浙北板塊的運作模式為:以成立浙北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為主體,接受業主的委托實行專業化管理,全權負責申蘇浙皖、申嘉湖杭、杭長等三條高速公路的建設和營運管理。
浙東板塊:以舟山大橋和寧波地區的高速公路為主體,管理范圍包括舟山大陸連島工程、寧波二期,及本地區規劃中的集團擬投資的高速公路。浙東板塊的運作模式為:成立浙東高速公路管理機構,接受業主的委托實行專業化管理,全權負責寧波二期、舟山大陸連島工程的建設和營運管理。
臺州板塊:以臺州高速和臺金高速為主體,管理范圍包括臺州二期和臺金高速,及本地區規劃中的集團擬投資的高速公路。臺州板塊的運作模式為: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合并經營,并接受其他業主的委托實行專業化管理。
溫州板塊:以溫州甬臺溫公司為核心,管理范圍包括溫州甬臺溫,及本地區規劃中的集團擬投資的高速公路。溫州板塊的運作模式為:產權控制和受托管理相結合,全權負責集團控股的溫州地區高速公路建設和營運管理。
浙南板塊:以金麗溫公司為核心,管理范圍包括金麗溫高速、龍麗高速、麗龍慶高速。浙南板塊的運作模式為:產權控制和受托管理相結合,全權負責金麗溫和龍麗麗龍兩條高速公路的建設和營運管理。
首次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改革初見成效
集團實施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優化調整,是實現管理創新、向管理要效益的具體實踐,是為實現做強做大、實現企業效益和價值最大化而采取的實質性行動,也是省屬國有企業整合資源、促進發展、建設創新型企業的戰略決策的重要舉措,意義十分深遠。
通過調整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實施高速公路統一經營、統一建設,實現了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和品牌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行政辦公費用,提升了營運服務水平;有利于建設期間各類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項目間的資源統一調配;有利于集團進一步增強核心優勢和競爭實力、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社會和股東創造更多財富。
管理模式改革將外延式、粗放型的發展模式調整為外延與內涵并重的發展模式,充分挖掘了內部潛力,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實現資本價值最大化。浙北、浙西、臺州等板塊實施“大所帶小所”模式;浙南板塊探索“中心收費站”,并編印員工操作規范系列手冊,促進了整體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公司整合歸并為8家區域性管理公司,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和費用支出,提高了各類要素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和資本價值的最大化。整合后,每年僅管理費支出可節省約1.1億元,減少辦公設施等固定資產投資約5億元。(本文轉載自《勇立潮頭二十載》一書,有增改)
